摘要:而造成赴台旅遊人數下降的原因,我想各界都看得十分清楚。 ...





如何推動民營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圍繞這一話題,代表委員分享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從國家頂層設計角度推動民營企業發展,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創造更多有行業貢獻和社會效益的科技成果;製定適合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升我國農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推行所有經營主體全流程電子化審批,實現線上材料核驗與審批結果實時推送,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加強對民營經濟數據的管理、審核和評估工作,構建涵蓋多種指標的民營經濟統計監測體係……
全國人大代表、董事長陳雪華: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爭創世界一流
⠢記者 譚鎔 俞立嚴
“中國民營企業跨國經營的公司越來越多,加以培育和打造,必定會誕生更多的世界一流企業。”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雪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應堅定不移、加大力度,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如何推動民營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陳雪華說,要鼓勵民營企業做自己擅長的事、有優勢的事、能做好的事,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摸爬滾打;堅持長期主義,摒棄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堅持開放發展,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加入全球市場競爭。
陳雪華調研發現,民營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意識還不強、氛圍還不濃。
陳雪華建議,多措並舉,從國家頂層設計角度推動民營企業發展。可選擇一批有基礎、有意願的民營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培育,建立民企世界一流企業培育名錄。對於納入培育名錄的重點企業,在境外投資、項目審批、跨境金融服務等方麵給予更大力度的幫助和支持等。
如何更好地推動企業發展?在陳雪華看來,一是科技創新,二是金融支持。
“民營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的生力軍。然而,在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認定方麵仍存在不少卡點,導致相關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受到製約,參與國際競爭的潛力受限。”陳雪華建議,完善修訂科技獎項評定製度,開放推薦渠道和評委人選範圍,鼓勵產業科技成果認定,推動企業創造更多有行業貢獻和社會效益的科技成果。
陳雪華說,我國鋰電產業處於從“產品領先”向“全產業領先”升級的關鍵階段,正進一步加強全產業鏈科技研發,推進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然而,在產業鏈上遊,尤其是鋰電副產物處理壓力不斷增加、鋰電回收行業處理工藝參差不齊等問題延緩了我國鋰電行業從“產品領先”向“全產業鏈領先”轉變的步伐。
“通過成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方式,積極鼓勵和引導鋰電行業相關企業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陳雪華建議,對當前鋰電產業各環節的副產物情況進行調研和匯總,加快完善動力電池溯源管理體係,製定“鋰電回收行業準入條件”等行業標準,進一步推動鋰電產業綠色化發展。
“進一步加大對‘走出去’中資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全方位金融支持力度,整體加強跨境金融服務體係建設,不斷創新跨境金融產品與服務,切實為中資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陳雪華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董事長高紀凡:
共促民營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記者 陳其玨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關注的話題包括民營經濟促進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的製定與修改。他說:“期待政企同心共促民營經濟的長期高質量發展。”
民營企業座談會極大鼓舞了士氣
最近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明確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 “不能變,也不會變”,並要求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這些重要論述,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極大地鼓舞了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士氣。”高紀凡對記者說。
參加今年全國兩會,高紀凡準備了多份建議,涉及民營經濟促進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招標投標法等。此外,他還對綜合整治光伏行業內卷式競爭,防範“內卷外溢”引發光伏產業出口風險,大力發展智能微電網和新型儲能等新型電力係統建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協同發展等問題提出建議。
“去年參加完兩會,我回來後分別向位於天合光能和複旦大學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進行宣傳。如今,實驗室發展再上新台階,我們也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我還擔任了複旦大學兼職教授。”高紀凡說。
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已累計30次刷紀錄,在鈣鈦礦疊層電池等下一代光伏電池領域保持技術領先。
牢牢抓住科技創新不放鬆
高紀凡介紹,相比天合光能剛創建時,如今光伏的度電成本降到了當年的三十分之一,其原因就在於科技創新。基於此,行業走向未來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往哪走?天合往哪走?一方麵,就是以光伏科學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為平台持續加強研發;另一方麵,以晶體矽為基礎的創新體係也要持續完善。矽基半導體實際就是當前這個時代最主流的技術。”高紀凡說。
他透露,現在行業進入n型時代,TOPCon、BC、HJT這三大技術路線被稱為“n型時代的三兄弟”。這其中,TOPCon技術有更大的技術創新空間。“我們在原來TOPCon 1.0的基礎上,又推出了TOPCon 2.0產品,組件功率可達760瓦以上,雙麵率最高達90%,綜合發電能力更優。建立以正背麵綜合效率為核心的評價體係,以此作為未來大基地領跑者項目的技術標準,有利於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當然,其他技術路線,我們都在研發創新,也有核心專利。但對我們來說,選擇哪項技術進行大規模生產,還要看什麽樣的產品更有客戶端的價值及更好的企業端投資回報。”高紀凡介紹,在n型技術領域,天合光能將重點推進TOPCon技術的發展。在他看來,TOPCon技術是一個具有非常大產業規模的平台,而且其技術兼容性更適合作為鈣鈦礦疊層電池的底層電池,可以平滑導入到下一代鈣鈦礦疊層技術。
作為光伏行業的龍頭企業,天合光能同樣也是行業產業鏈的鏈主。“積極推動構建光伏產業的良好生態,作為鏈主,我們有三個角色:一叫;二叫引領者;三叫守護者。”高紀凡說,“作為鏈主企業,天合光能需要站在行業的高度,推動整個行業發展得更好。這是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責任。”
據他介紹,2023年5月,天合光能牽頭在常州召開光伏產業生態發展大會,旨在推動產業生態逐步走向協同創新、協同發展的新階段。去年,天合光能又牽頭與產業鏈十餘家企業共建了製造業創新中心——江蘇群創光伏技術有限公司,讓鏈主和產業鏈企業為下一代光伏技術聯合創新,聯合擁有知識產權,聯合推動產業和市場發展。
同時,天合光能也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融合。在常州、淮安、鹽城、宿遷、西寧等五市主要領導共同倡議打造光伏產業“四鏈融合”新生態的基礎上,去年,天合光能積極推動鹽常宿淮光伏產業集群成為第一批國家級光伏先進製造業集群,取得重大突破。“過去有句話,‘全球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江蘇’,現在還要加一句,‘江蘇光伏看集群’,集群就變成了整個光伏產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推動了產業與政府政策支持的深度融合。”高紀凡說。
全國人大代表、董事長盧慶國:
支持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
◎記者 劉立
“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要做大做強,就要‘勇闖天涯’。”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作為全球植物提取行業的龍頭企業,晨光生物於2006年走出河北,麵向全國布局。2012年,公司走出國門,進入印度,後又在讚比亞、美國、緬甸等國家和地區實現全球戰略布局。盧慶國告訴記者,支持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是他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關注的話題。
盧慶國說,農業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糧食及特色生產基地,為我國的糧食和農產品安全提供多元化保障。
“製定適合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區域布局。結合我國農業發展需求和國際農業資源分布情況,科學規劃海外投資方向;同時加強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圍繞糧食和特色農產品進行種植、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布局,提升我國農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盧慶國建議。
盧慶國告訴記者,結合晨光生物等農業企業“走出去”的經驗看,海外的文化、語言、商業習慣與國內存在一定差異,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一些困擾和挑戰。因此,各級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強化政策保障。例如,設立農業企業“走出去”專項資金,支持農業在海外進行投資。
“對於‘走出去’的農業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要加大金融、保險資金的支持力度,為其提供長期優惠的貸款服務,降低企業的成本和風險,增強企業的動力和信心。”盧慶國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盧慶國表示,民營農業企業要“走出去”,首先要具備核心競爭力強的主業。以晨光生物為例,公司是全球植物提取行業龍頭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布局優勢農業資源,可以擴大公司的競爭優勢,幫助企業取得更優的經濟效益。
他認為,民營農業企業“出海”發展,也需要自身具備跨區域管理能力,而跨區域管理需要依托完善的公司治理體係。晨光生物在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了規範的決策機製,並堅定推進標準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自動化生產等工作,為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礎。
盧慶國說,外派員工與當地員工語言不通,文化習慣存在差異,要通過包容且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將團隊凝聚在一起,打造出一支具有戰鬥力的隊伍。此外,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讓當地居民也享受到公司發展紅利。
全國人大代表、國浩律師(南昌)事務所主任馮帆:
數智賦能行政審批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記者 柴劉斌
“企業異地奔波蓋章、財務數據‘打架’、證明材料重複提交……這些看似細小的登記‘煩惱’,實則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隱性‘門檻’。”今年全國兩會,針對企業辦理登記時麵臨的困境,全國人大代表、國浩律師(南昌)事務所主任馮帆提出了一係列建議,旨在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優的營商環境。
在馮帆看來,電子信息化係統應用不足,已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大掣肘。盡管現行的公司登記製度已改革為備案製,但實際操作中,部分企業的登記、變更業務仍需要到現場提交原件進行審核後才能辦理。對於在多地布局的大型企業來說,頻繁派人異地辦理業務,既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又製約了經營主體跨區域發展的活力。
為解決這一問題,馮帆建議,推行所有經營主體全流程電子化審批,實現線上材料核驗與審批結果實時推送,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激發市場活力。
小數點保留後四位與後六位的差別有多大?馮帆告訴記者,這在企業注冊資本金登記上差別很大。目前,行政登記係統對於企業注冊資本金登記隻能登記萬元單位小數點後四位數。而企業在實際運營中,製定股東名冊、章程等通常采用萬元單位小數點後六位的數據,這會導致企業登記信息與審計報告數據難以銜接,增加後續財務合規成本。
“建議規範行政登記數值的標準,調整係統支持萬元單位小數點後六位數,確保係統設置與市場經營主體實際需求同步更新。”馮帆表示。
在她看來,材料提交要求繁瑣冗餘,也加重了企業負擔。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對許多材料的要求是公司公章與法定代表人本人簽字缺一不可,法定代表人簽名章不被認可。對此,馮帆建議優化材料提交規則,明確企業可選擇加蓋公章或法定代表人簽字完成材料提交,減輕企業的行政負擔。同時,她建議加強行政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健全跨部門政務協同機製,實現企業登記數據的實時調取核驗,讓企業“少跑腿”。
馮帆在日常工作中還發現,在企業股權變動場景中,涉及外資成分的企業麵臨特殊難題。當前規定要求,此類企業股權變動時,全體股東需簽署確認企業不屬於負麵清單的承諾函,且股東和法定代表人都要蓋章簽名。但企業成立及上次股權變動時,股東已簽過相關材料。隨著時間推移,部分老股東可能不配合或無法出具該承諾函,導致股權變更登記受阻。
針對這一情況,馮帆建議完善承諾函的動態管理機製,搭建一個股東承諾函數據庫。以後再有類似情況,隻需要求新增股東補充簽署承諾材料就行,而曆史承諾函則可以自動關聯複用,以此來簡化流程,提高辦事效率,讓企業股權變更能夠更加順暢地進行。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
完善民營經濟統計監測體係
◎記者 王墨璞嘉 仲茜 操子怡
“健全民營經濟統計監測體係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聯主席、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提出建議,進一步加強對民營經濟數據的管理、審核和評估工作,構建涵蓋多種指標的民營經濟統計監測體係。
“當前,民營經濟統計指標相對匱乏,難以全麵反映民營經濟的發展規模、結構、效益等情況。”蔣立注意到,民營經濟的創新能力、數字化轉型程度等方麵,目前還缺乏專門的統計指標,無法準確衡量出民營經濟在相關領域的進展與貢獻。
蔣立建議,結合民營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需求,構建一套涵蓋經濟規模、產業結構、創新能力、就業情況、社會效益等多維度的民營經濟統計指標體係。其中,增加反映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程度的指標,如企業數字化設備投資占比、數字化營銷收入占比等;設立衡量民營經濟創新能力的指標,如研發投入強度、專利申請數量等。
蔣立表示,應加強對民營經濟相關數據采集和使用的全過程管理。優化數據采集流程。簡化民營企業統計報表的填報流程,提高企業配合統計工作的積極性。加強統計部門與企業的溝通與協調,及時解答企業在填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數據采集工作順利進行。
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建立嚴格的數據審核機製,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全方位地審核和驗證,及時發現和糾正數據異常情況;定期開展數據質量評估工作,綜合評估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確保其質量可靠。
建立數據質量追溯機製。對於發現的數據質量問題,明確數據生產、報送、審核等各個環節的責任,嚴肅查處數據造假、弄虛作假行為,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保障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目前,統計部門與市場監管、稅務、金融等相關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機製不完善,信息流通不暢,導致數據收集困難,統計成本增加。”蔣立說。
如何進一步夯實民營經濟統計的基礎工作?蔣立建議,由統計部門牽頭,會同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建立跨部門的民營經濟統計監測協調機製,共同製定民營經濟統計監測工作方案,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加強數據共享與交流,實現民營經濟統計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協同共治。
“還要提升企業統計監測能力。”蔣立表示:一方麵,加強對民營企業統計人員的培訓和指導,通過舉辦統計業務培訓班、開展統計知識講座、發放統計工作手冊等方式,提高企業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統計工作水平;另一方麵,鼓勵企業建立健全統計台賬,規範數據管理和報送流程,提高企業統計工作的規範化和標準化程度。
在信息化建設方麵,加大對民營經濟統計監測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建立全國統一的民營經濟統計監測平台,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數據收集和處理的效率,降低統計成本。